中国民众对海洋环境的态度
This post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o Simplified Chinese. You can find the original post here. Thanks to Tipping Point Private Foundation for generously funding this translation work.
海湾、海滩和湿地等沿海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它们依伴着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一些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保护海洋动物和沿海生物多样性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了解公众对环境的态度,特别是对海洋生物的态度,是保护这些生物资源的关键。研究发现,关切海洋动物的人往往也更加关心环境保护工作。但是,我们对于与海洋动物比邻而居的中国沿海居民对海洋动物的态度知之甚少。
该研究的研究人员通过线上调查,收集了中国22个沿海地区的居民(样本数量为500人,59%为女性)对环境的关切、对海洋生物的态度以及环境方面的行为的信息。
研究询问了问卷受访者对一系列主张生态保护的论述的赞同程度,从而评估其对环境的关切程度。这些论述涵盖了人类与动植物在自然中的地位的关系、地球承载增长能力的限度,以及现代工业化对自然的影响等主题。关于动物福利和将动物用于食用、研究、猎捕、捕捞等活动的论述被用来评估对海洋动物的关切程度。此外,问卷还收集了个人行为的信息,例如加入环保非政府组织和向其捐款、阅读与能源有关的新闻、去海滩的情况以及对出行方式的偏好。
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地区民众对环境的关注度很高,89%的受访者支持重视生态的世界观。然而,只有16%的受访者表示有直接参与环保活动(例如参与环保组织或向其捐款)。大多数受访者(70%)并没有经常关注清洁能源方面的新闻报道。
受访者将影响其出行偏好的因素归为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39%)、经济因素/价格(32%)和隐私/社会地位(32%)。出于环境考虑而选择出行方式、加入了环保组织,以及经常去海滩的人士,比其他受访者更有可能对海洋动物表示关切。在这项研究中,女性比男性对环境保护认识更高,而且中国南方的人比北方的人更关心环境问题。
一个人是否关切海洋生物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他是否认为人类“统治世界”并生来优越,从而对利用非人类物种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做法进行合理化。持此看法的人对海洋动物保护的态度不那么积极,也更有可能认为海洋动物可以用于任何目的,包括食用、捕猎和医学研究。
相反,那些不支持人类优越论的受访者更关心海洋动物保护,也更有可能认同适度利用自然资源和适度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他们还更加意识到环境灾害(如洪水、飓风)的负面影响,并更有可能认识到地球在承载增长能力上的限度。
作者指出,在中国研究对环境和海洋动物保护的态度别有意义,因为政府在治理环境问题时,历来没有为公众的参与留下空间。这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使非政府环境组织难以引起公众注意,这可能是极少受访者(甚至是关心环境的人士)参与环保组织的原因。事实上,中国很多人都认为,关心环境是政府的责任。
尽管如此,中国沿海地区对海洋环境和动物有如此强烈的关切是喜人的发现。随着这些问题在工业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继续引起关注,动物倡导者了解公众对保护海洋生物的感受非常重要。这样的研究可用于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信息,并指导政策制定者形成保护沿海生态系统的成功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