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物宰杀统计与图表:2022年更新版
This post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o Simplified Chinese. You can find the original post here. Thanks to Tipping Point Private Foundation for generously funding this translation work.
在2020年,我们发表了一篇全面的博客文章,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截至2018年发布的数据,考察了全球每年因被用于食用而遭到宰杀的动物数量。本篇博客文章使用2019年和2020年的最新数值,对同一数据集的图表进行了更新。
和2020年一样,我们关注的动物群体是牛、鸡、猪、羊和鱼。其中,陆地动物的数据是粮农组织FAOSTAT数据库中的一部分,鱼类的数据则来自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统计软件FishStatJ中的“1950-2020年按生产来源划分的全球产量”数据库。依照惯例,FAOSTAT数据库以被宰杀的动物数量统计陆地动物,而鱼类则不然,是以活重(单位为吨或公斤)来计量的。为了避免混淆或不准确的比较,我们选择为鱼类单独列出时间序列,您可以在下方交互式折线图的第二个标签中查看。
显而易见,鸡是宰杀量最多的陆地动物且遥遥领先,随后依次是猪、羊和牛。乍看之下,可视化图表的呈现可能有些反直觉,因为代表鸡的线条是最低的。这是由于鸡的宰杀量尤其高,故以1000只鸡作为一个计量单位——这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呈现数据时的做法。如果我们在不作此调整的情况下呈现鸡的数据,那么基于比例,所有其他动物的计量值都会被积压在图表底部,只有代表鸡的线条能够清晰可读。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这些数值之间的差异有多么巨大。
数据中的异常也显而易见:全球宰猪量在2019年显著下降了约1.41亿头,且主要体现在亚洲。亚洲多国在2018至2019年期间暴发的严重猪瘟疫情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是官方数据难以追踪。包括这篇报道在内的新闻文章指出,猪瘟暴发和由此产生的扑杀行动规模之大,足以导致全球猪肉价格上涨40%,而且多国的扑杀量在猪群中的占比很高——例如越南扑杀了全国6%的猪。此外,这项研究估计,猪瘟和扑杀行动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该国全部GDP的0.78%,实际可能更多,因为任何官方数值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低报。事实上,中国因食用而宰杀的猪的数量在2019年比2018年减少了21% ,2020年又比2019年增长了30%(即2020年比2018年增长了3%)。换言之,截至2020年,宰猪量已恢复上升趋势。
从总量上看,2020年被宰杀的牛、鸡、猪、羊共为73,162,794,213头,比2018年的71,145,623,131头增加了2.8%,但与2019年的74,669,379,926头相比下降了2%。在2018-2020年期间,全球人口增加了2.13%。
通过此图表可以看到,自上次于2018年更新以来,人均羊、鸡消费量略有上升,而人均牛消费量则呈下降趋势。同时,人均猪消费量有了大幅反弹,但仍低于2018年水平。
我们认为对这些时间序列进行解构,以了解各个动物群体在世界何处的宰杀量最高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为此,我们以大洲为单位,为每个动物群体绘制了堆积面积图。请注意,图表上方有不同动物群体的标签供您点击查看。您还可以点击图表下方的大洲图例来切换哪些大洲予以显示(圆点有颜色即显示,变灰则不显示),从而更清楚地单独查看每个大洲的情况。
最明显和最令人鼓舞的是,除了猪和羊以外,所有动物的绝对数量几乎在每个大洲都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这仅为两年的数据,因此并不意味着这种趋势一定会继续保持,但大方向是令人鼓舞的。同之前的报告一致,尽管大洋洲的人口远少于其他大洲,但它的宰羊量在全球占很大比例。最后,虽然在过去几年里,全世界的鱼类宰杀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亚洲最为突出,但有一定迹象表明,亚洲和大洋洲的宰鱼量或已趋于平稳,其他大洲则总体呈下降趋势。不过,非洲是一个明显的例外:其宰鱼量尽管在2020年略有下降,但仍然总体呈上升趋势。
考察至此,人均值也值得研究。而且需要认识到的一个重点是,在这张和之后的图表(以及本文中的所有图表)中,我们所呈现的是宰杀情况,而不是消费情况。某些国家或大洲对某种动物的高宰杀量可能看似奇怪,但这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于该国可能是该动物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从牛的堆积面积图可以看到,大洋洲的人均宰牛量仍然远超其他地区。鸡的图表再次显示,所有大洲的人均宰鸡量都有增加,其中美洲遥遥领先,其次是大洋洲和欧洲。从猪的图表上可以看出,非洲和欧洲的人均宰猪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美洲的趋势大致持平,大洋洲似有下降。亚洲的宰猪量虽然经历了大幅下降,但目前正在反弹,且可能会继续维持过去数十年的上升趋势。至于羊,相比于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的人均数值,大洋洲再次一骑绝尘。不过除亚洲以外,所有大洲的人均数值都呈下降趋势。
最后,从鱼的堆积面积图看,一直非常不稳定的美洲人均宰鱼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其他大洲呈较为稳定的趋势。另一个值得指出的是亚洲,那里的人均宰鱼量有下降的迹象。
我们可以通过将各大洲分解为国家来进一步解构这些时间序列。为了尽可能清楚地表现被宰杀动物在不同国家的分布,我们选择使用交互式百分比图。
不论是何种动物,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几个国家的绝对数值称霸全场:中国(毕竟是人口大国)以及美国和巴西。而某些动物则呈现出更多的区域差异:印度尼西亚和秘鲁的宰鱼量非常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宰羊量位列第二和第三高位,且印度尼西亚的宰鸡量也名列前茅。另外,中国在宰猪量上占据主导地位,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的宰牛量也有颇高的排名。
接下来,我们根据人口规模对图表进行了调整,以探究动物宰杀量绝对值高的国家是否人均数值也高。
在数值根据人口进行调整之后,中国、巴西、美国等国家淡出了画面。新西兰在宰牛量上占据主导地位,近乎平均每人每年宰杀一头牛。以色列、白俄罗斯和圭亚那在人均宰鸡量上居于领先。丹麦的人均宰猪量最高,近乎平均每人每年宰杀三头猪,其次是西班牙和荷兰。福克兰群岛、瑙鲁和格陵兰岛是人均鱼类宰杀量的霸主。
使用这些图表的一个缺点是,它们主要直观体现了国家分布情况中的数量较多者,而动物宰杀数量较少的国家则近乎从图中消失。下面的交互式世界地图数据图分别提供了绝对数和人均数值,以便读者轻松找到特定国家的数据。您还可以将鼠标悬停在下方的数据条上,查看各个量级中都有哪些国家。
正如我们在本系列的前几个版本中所探讨的,在提供长时间维度的全球动物宰杀情况方面,粮农组织的数据是有帮助和独一无二的。话虽如此,这些数据也难逃批评。
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这些数据让我们了解了动物宰杀的情况,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原因。换言之,我们并非总是能够猜测为什么某些动物某年的宰杀量出现下降或上升,或者为什么一个国家的数值远高于另一个国家。我们也无法论断诸如新冠疫情这样的全球性现象对这些数据有无影响,又有何种影响。尽管如此,我们希望动物倡导者能够利用这些信息,有的放矢地为今后的倡导活动规划重点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