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对鱼和鸡的看法 及其与支持动物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背景
相较于伴侣动物,为食用而饲养的动物所得到的关注和资助明显较少(Faunalytics, 2019),像鸡和鱼这样的小体型动物的宰杀量更是尤其巨大。尽管中国的人均动物消费量较低,但由于其人口众多、出口市场规模庞大,其宰杀统计数据占据世界前列:2018年,中国有超过100亿只鸡和近1500万吨活鱼作为食物被宰杀(Faunalytics, 2020)。不幸的是,和许多国家一样,这些动物的福利没有在中国法律下得到妥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只涵盖了被归类为畜禽的动物和主要针对食品安全设立的最低福利标准(世界动物保护协会,2020)。由于缺乏详细的动物福利标准,中国对养殖业动物的保护情况被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评为G级。
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考察了中国民众对动物福利的看法和态度,并发现许多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动物福利问题(You等, 2014; Su & Martens, 2017)。但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研究探讨对动物的态度以及为这些动物采取行动的意愿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更详细地记录了中国公众对小体型动物持有哪些看法,以及这些观念与支持动物的行为之间有何关系。具体而言,我们研究了多项看法与减少鸡肉和鱼肉消费的意愿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对美国的研究中还考察了签署呼吁改善动物生存和屠宰条件的请愿书的意愿,但由于在中国使用请愿书的可能性不大,我们转而更笼统地衡量了对改善动物条件的支持度。认识民众对动物的看法和支持动物的态度之间的关系,是了解什么在中国驱使着有利于动物的行为的第一步。本报告中陈述的研究发现可能也会对中国的动物保护群体有所帮助。
主要发现
- 绝大多数人作出了减少鱼肉或鸡肉消费的承诺。超过70%的受访者承诺会减少吃鱼或吃鸡,这表明呼吁在饮食上做出改变的倡导者即使在讯息传达上稍微强调这样做的好处,或许就能取得可观的成效。
- 虽然有的支持动物的观念已经很普遍,但在其他议题上还有提高认识的空间。例如,大多数人认识到空气和水的质量对鸡和鱼的重要性。然而,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大型养鱼场很恶心,也不认为鸡会介意在贫瘠的环境中生活。对于更为普遍的看法,可能无需进一步阐述,在必要时加以利用即可。但对于普及度较低的观念,加强倡导力度可以让更多公众抱持支持动物的看法。
- 与签署减少吃鱼承诺相关性最大的看法是:鱼能够与人类建立情绪、鱼是好奇的,以及鱼是有爱的。在倡导工作中重点突出这些观念可能是达成减少吃鱼承诺的最有效方式。
- 与签署减少吃鸡承诺相关性最大的看法是:鸡能够与人类建立情感,以及鸡比人们认为的更聪明。试图让人们减少鸡肉消费的倡导者不妨关注这些主题。
- 受访者几乎一致表示支持改善鱼和鸡的生活质量。希望改善动物条件的倡导者在公众中拥有强大的支持基础。
建议
- 尝试围绕最普遍的看法进行讯息传达,看看这样能否为您的倡导工作助力。从研究发现来看,围绕个性、情绪、智力和社会性的宣传可能效果最佳,就算是饮食承诺之外的其他活动也能适用。还应注意的是,对不同动物的看法之间可能略有差异。因此,我们建议对每个看法类别中认同度最强的观点加以尝试并跟踪效果,从而获得最佳成效。
- 考虑征求饮食承诺。本研究发现表明,中国公众已经对减少消费的承诺持开放态度。或许您直接询问人们是否愿意考虑减少动物产品的消费量,就会得到可观的回应。
- 查看他国的结果并关注我们的最新建议,因为我们会继续开展对鸡和鱼的研究项目。除中国外,我们还考察了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国家对动物的看法。我们还将利用实验性研究,就如何利用这些观念来改变行为提供更有力的建议。尽管我们在本报告中提供了初步的建议,但仍需要对最普遍的、与行为相关性最强的看法进行实验性比较,以了解哪些观念可以被最有效地利用。这项研究将重点关注美国,但可能对中国的未来研究也有所参考。请持续关注我们对小体型动物的更多研究。
研究团队
本项目由Faunalytics和悯惜动物(Mercy For Animals)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他们分别是:Faunalytics的Zach Wulderk、Jo Anderson和Tom Beggs以及悯惜动物的Courtney Dillard、Walter Sanchez-Suarez和Sebastian Quaade。我们感谢Meredith Hui、Rashmit Arora、Diogo Fernandes和Vitor Clemente在语言和文化翻译方面的协助,以及Cristina Mendonça、Meredith Hui和Nikunj Sharma的宝贵反馈。
我们要感谢 CEA Animal Welfare Fund、Culture and Animals Foundation 和一位匿名捐助者资助这项工作、以及 Tipping Point Private Foundation 资助报告翻译。
方法概述
作为对2020年Faunalytics针对美国成年人对小体型动物观念的报告《对鱼和鸡的看法及其与支持动物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翻版,我们在本项目中对中国成年人的观念进行了探索。为此,我们将Faunalytics之前所用的调查问卷翻译成了中文,并与专家确认了这些问题在文化上的适用性。根据文化顾问的建议,我们在问题中增加了两个美国调查中没有的看法:“鱼/鸡很容易养”和“鱼/鸡很好斗”,以此反映可能因为在中国更为常见的自家养鸡行为而产生的观念。我们研究了7个看法类别:情绪、痛苦、个性、智力、社会性、消费(食用动物)以及其他。各类别之下分别有几个观念,总共有35个关于鱼的看法和34个关于鸡的看法。
我们调查了1033名中国成年人。在将他们随机分配到鱼或鸡的组别后,我们要求他们根据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对给出的对相应动物的各项看法打分。调查问卷为简体中文,但为了与其他报告一致,结果将用英文呈现。调查文书请见开放科学框架(Open Science Framework)。
为研究各项看法与涉及相应动物的福利的重要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我们考察了两个关键的结果指标:承诺减少食用该类动物的意愿和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意愿。在饮食承诺方面,每个参与者被问及是否会承诺减少对相应动物的消费。例如,被分到鱼组别的参与者看到的问题是:“近年来,很多人开始减少食用鱼,这是一个预期会持续的趋势。您愿意承诺减少食用鱼吗?”选择同意的人会被要求明确具体的限制数量,并为这项承诺进行电子签名。
在支持改善条件方面,每个参与者都被问及是否支持改善相应动物的生活质量。例如,鸡组别的参与者看到的问题是:“您是否支持改善鸡的生活素质?”(译者注:此为中文问卷原文。)参与者可以回答“是”或“不”。请注意,该问题不同于本研究在其他国家使用的问题。巴西、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的受访者被问及是否愿意签署改善养殖场的生活和屠宰条件的请愿书,但由于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使用请愿书的可能性不大,故中国受访者只被笼统问及其支持情况。
饮食承诺和支持改善这两个问题是在问卷末尾提出的。参与者看到的问题是:“太好了,谢谢您!在完成问卷之前,我们有几个小请求。您并不需要全部同意,但请回答每一条问题。” (译者注:此为中文问卷原文。)我们明确指出,受访者是否作出饮食承诺或支持改善生活质量并不会影响他们参与调查的报酬。这两个问题在设置上也是平等的,即一半的参与者先看到的是饮食承诺的问题,另一半先看到的是支持改善的问题。
我们在通篇报告中使用的是“鱼”这个单词的复数形式“fishes”,而非单数的“fish”,以反映我们讨论的是由一条条鱼组成的整体。但在英文版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用的是更符合英语国家大多数人习惯的“fish”这个复数形式。就此,简体中文版的调查问卷也在措辞上作出了相应处理。
所有的初步描述统计结果都是使用依据性别、年龄、种族/民族和地区,对人口数值进行加权处理后的数据计算的。但是,由于加权和未加权数据之间的差异不大,因此为了避免增大方差,推论统计结果是使用未加权数据计算的。有关参与者特征的额外信息请参见补充材料。
结果
有多少人作出饮食承诺和支持动物生活质量改善?
图1:支持动物行为的比例
有71%的中国参与者承诺减少食用鱼肉,76%同意减少食用鸡肉。在承诺减少吃鱼者中,8%承诺完全不吃鱼,71%承诺每周吃鱼少于一次,20%承诺每周只吃1-3次。在承诺减少吃鸡者中,5%承诺完全不吃鸡,72%承诺每周吃鸡少于一次,19%承诺每周只吃1-3次。
有97%的中国参与者支持改善鱼的生活质量,98%支持改善鸡的生活质量。由于这一结果接近一致认同,因此我们没有就如何增加对改善动物生活质量的支持度提出具体建议。总的来说,把重点放在转变其他观念或者利用对条件改善的现有支持上,可能会对倡导者有所帮助。
在中国对鱼和鸡最普遍的看法
下面的两张图是本次研究中给出的所有看法,以及对各项看法同意或不同意者的比例(占比大者优先)。这可以让我们直观地看到每项看法的普遍程度,从而有助于决定哪些观念已经存在并可以加以利用,哪些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鱼
图2:对鱼的看法(译者注:图中为中文问卷原文)
鸡
图3:对鸡的看法(译者注:图中为中文问卷原文)
哪些看法类别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相关性最大?
我们分别将鱼、鸡两组在概念上相近的看法进行了归类,并在下一章节的图表中逐一呈现。在各类别之下,我们可以分别看到每项看法与饮食承诺和支持改善动物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此外,我们还探讨了与作出饮食承诺相关性位居前列的看法。总的来说,每个类别中的看法和行为的平均相关性都较小(<0.20)。一般而言,对鱼的看法与饮食承诺的相关性要高于支持生活质量改善,而对鸡的看法与饮食承诺的相关性则要低于支持生活质量改善。
表1:各看法类别与支持动物行为的平均相关性(总体排名)
注:鉴于看法量表的顺序性,所有的看法相关性统计使用的是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对鱼的看法
各看法类别按照其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由强到弱排列。
有关鱼的情绪的看法
与鱼的情绪有关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0.16,标准差=0.02),与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三高(相关系数=0.05,标准差=0.05)。属于该类别的三项看法都与承诺减少吃鱼具有相关性,其中最高的是鱼能感受到诸如快乐等正面情绪。换句话说,认为鱼能感受情绪的人更有可能作出饮食承诺。
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强调鱼类的情绪感知可能会对想要减少鱼类消费的倡导者有所帮助。对改善鱼类生活质量的支持也与鱼类能感受正面情绪的观念有关。
图4:有关鱼的情绪的看法与支持动物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鱼的性格的看法
对鱼的性格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二高(相关系数=0.15,标准差=0.10),与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最高(相关系数=0.06,标准差=0.03)。认为鱼能够与人类建立情感、有好奇心、有爱心的看法都与承诺减少吃鱼有显著的相关性。倡导者如果强调鱼类性格中的积极特征,也许能让更多人作出饮食承诺。对改善生活质量的支持在认为鱼有爱心的受访者中更为普遍,在认为鱼与鱼之间没有独特之处的受访者中则占比较低。
图5:有关鱼的性格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鱼的社会性的看法
鱼的社会性这一看法类别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三高(相关系数=0.12,标准差=0.02),与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二低(相关系数=0.04,标准差=0.03)。认为鱼能相互交流的人更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鱼,而认为鱼不照顾其幼鱼的人则可能性更低。
由此可见,认为鱼具有更强社会性的人可能更愿意减少鱼肉消费,这意味着强调这一属性可能会让倡导者取得更大成效。社会性类看法与支持改善生活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图6:有关鱼的社会性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鱼的其他看法
对鱼的其他类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为第四高(相关系数=0.09,标准差=0.08),与支持改善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三低(相关系数=0.04,标准差=0.01)。认为鱼类容易饲养或鱼很美丽的人更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鱼。此类看法与支持改善生活质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图7:有关鱼的其他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鱼的智力的看法
对鱼的智力类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三低(相关系数=0.09,标准差=0.09),与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第四高(相关系数=0.05,标准差=0.04)。其中,鱼比人们认为的更聪明这一看法与承诺减少吃鱼的相关性最强。认为鱼有学习能力的人也更有可能作出饮食承诺和支持改善生活质量。
这些结果表明,与其将鱼的智力与其他动物相比较,倡导者或许可以通过展现或探讨鱼的学习能力获得更好的成效。
图8:有关鱼的智力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鱼的痛苦的看法
对鱼的痛苦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二低(相关系数=0.07,标准差=0.06),与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二高(相关系数=0.05,标准差=0.02)。鱼需要探索和活动的空间这一看法与承诺减少吃鱼的相关性最强。认为鱼能感知疼痛的人也更有可能作出承诺。这一类别的看法与支持改善生活质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希望减少鱼类消费的倡导者在谈及养鱼场时,如果能着重强调那里的条件如何导致鱼的痛苦,并限制它们诸如活动和探索之内的天性活动的话,可能会更有成效。
图9:有关鱼的痛苦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与鱼肉消费有关的看法
鱼肉消费是与作出饮食承诺(相关系数=0.07,标准差=0.07)和支持改善生活质量(相关系数=0.04,标准差=0.04)平均相关性最低的看法类别。认为标有“可持续水产品”的鱼类产品是高动物福利产品的人特别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鱼,而认为吃鱼比吃其他动物更健康的人则不太愿意作出饮食承诺。
鱼肉消费类看法和饮食承诺之间相对较弱的相关性表明,倡导者在传达讯息时使用诸如鱼的情绪或性格等其他类别的观念可能会更有成效。
图10:有关鱼肉消费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对鸡的看法
各看法类别按照其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由强到弱排列。
有关鸡的性格的看法
与鸡的性格有关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0.10,标准差=0.07),与支持改善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第三高(相关系数=0.10,标准差=0.03)。认为鸡能与人类建立情感的人尤其可能承诺减少吃鸡。鸡会玩耍和有好奇心这两项看法也与作出饮食承诺有关。由于对鸡的性格的看法与饮食承诺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其他许多类别,所以希望减少中国鸡肉消费的倡导者应该考虑在讯息传达中融入这方面的内容。认为鸡能与人类建立情感和鸡会玩耍的人也更有可能支持改善鸡的生活质量。然而,认为每只鸡自身并无独特之处的人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可能性则较小。
图11:有关鸡的性格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鸡的情绪的看法
鸡的情绪类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二高(相关系数=0.08,标准差=0.04),与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最高(相关系数=0.13,标准差 =0.03)。认为鸡可以感受压力或感受正面情绪的人更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鸡。这在支持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也同样如此,其中与其相关性最强的看法是鸡能感受到恐惧等负面情绪。
图12:有关鸡的情绪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鸡的智力的看法
对鸡的智力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三高(相关系数=0.07,标准差=0.08),与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第四高(相关系数=0.07,标准差=0.05)。鸡比人们认为的更聪明这一看法与承诺减少吃鸡的相关性最强。认为鸡有学习能力的人也更有可能作出饮食承诺并支持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希望减少鸡肉消费的倡导者来说,强调鸡的聪慧可能比其他几类看法更有成效。我们还建议倡导者在强调这一点时避免把鸡的智力与其他动物相比较。
图13:有关鸡的智力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鸡的社会性的看法
与鸡的社会性有关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为第四高(相关系数=0.07,标准差=0.02),与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第二高(相关系数=0.11,标准差=0.03)。此类看法与承诺减少吃鸡之间都没有太大的相关性,不过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认为鸡可以相互交流的人更有可能表示支持。我们建议倡导者在向中国公众征求饮食承诺时,把重点放在鸡的性格和情绪这一类的看法上,而非其社会性上。
图14:有关鸡的社会性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鸡的其他看法
对鸡的其他类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相关系数=0.07,标准差=0.04)和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相关系数=0.06,标准差=0.02)的平均相关性都为第三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认为鸡很美丽的人更有可能作出饮食承诺和支持生活质量改善。认为鸡容易饲养的人也更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鸡。这可能是因为对鸡更为熟悉的人更有可能持有这种看法并对它们更有爱惜之情。
图15:有关鸡的其他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鸡的痛苦的看法
对鸡的痛苦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二低(相关系数=0.06,标准差=0.04),与支持改善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最低(相关系数=0.03,标准差=0.03)。鸡需要空间探索和活动以及许多养鸡场环境恶劣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有关,即持这些看法的人更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鸡。认为鸡需要空间探索和活动的人也更有可能支持改善鸡的生活质量。强调养鸡场的恶劣条件,并举例说明这对鸡的天性行为的影响可能会对倡导者有帮助。
图16:有关鸡的痛苦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有关鸡肉消费的看法
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最低的类别是有关鸡肉消费的看法(相关系数=0.05,标准差=0.02),其与支持改善生活质量的平均相关性为第二低(相关系数=0.04,标准差=0.02)。没有任何关于鸡肉消费的看法与承诺减少食用或支持改善生活质量有突出的相关性。这表明,希望减少鸡肉消费的倡导者从强调鸡的性格或情绪等其他方面入手可能更有成效。
图17:有关鸡肉消费的看法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相关性
参与者的背景特征对结果有何影响?
我们使用卡方独立性检验得出了有显著差异的人群,表2为这些群体中支持动物的行为的比例。我们还使用简单的逻辑回归确定了序数变量内的趋势。这些特征包括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鱼和鸡的食用频率。更详细的结果请参见补充材料。
- 性别:尽管我们的样本几乎一致表示支持改善动物的生活质量,但与女性或其他性别者相比,男性支持改善鸡的生活质量的可能性要略低一些。
- 年龄:较年长的参与者承诺减少吃鱼的可能性要低于较年轻的参与者。
- 收入:收入较高的参与者比收入较低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鱼。一般而言,收入较低的参与者支持改善鱼和鸡的生活质量的可能性也低于收入较高的参与者。
- 受教育程度和支持动物的行为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 伴侣动物的监护人更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鱼和吃鸡。
- 近期抓起或摆弄过鸡的参与者比没有这样做过的人更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鱼和吃鸡。
- 近期鱼肉消费:吃鱼的频率与是否愿意承诺减少吃鱼之间没有明显的趋势。
- 近期鸡肉消费:一般而言,更常吃鸡的人比不常吃鸡的人承诺减少吃鸡的可能性更低。
请注意,本来就完全不吃鱼或鸡的人并没有收到作出相应饮食承诺的请求。
除了上面讨论的特征外,我们还根据参与者最近是否钓过鱼来寻找差异。各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因此所有组别都应使用总体百分比,以避免对不明显的差异进行过度解读。如前所述,71%的参与者承诺减少食用鱼肉,76%同意减少食用鸡肉。97%的参与者表示支持改善鱼的生活质量,98%支持改善鸡的生活质量。
表2:各组别中作出饮食承诺或支持生活质量改善的百分比(译者注:图中为中文问卷原文)
注:星号(*)表示组别之间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的具体操作细节请见补充材料。
结论
本研究增加了我们对中国公众对鸡和鱼的看法及其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的关系的认识。
总的来说,71%的参与者承诺减少吃鱼,76%承诺减少吃鸡。大多数承诺者(减少吃鸡者的72%和减少吃鱼者的71%)同意将消费减少到每周一次以下。然而,只有5%的鸡肉承诺者和8%的鱼肉承诺者同意完全再也不吃。因此,中国的倡导者不妨考虑采取减量或灵活的倡导方式来抑制鸡肉和鱼肉消费。
我们还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支持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其中鱼组有97%的人支持,鸡组有98%的人支持。参与者对改善动物福利的一致支持表明,这份普遍的支持动物的情怀或许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机遇。
哪些看法最为普遍?
图1和图2所总结的各项看法的相对普遍性,可以作为动物倡导者进行倡导和宣传活动策划时的有力指南。希望减少动物消费的动物倡导者不妨在打造活动讯息时,有意识地贴合既普遍,又与减少食用鸡肉或鱼肉的意愿密切相关的观念。例如,在宣导活动中强调鸡和鱼爱玩的天性以及它们四处探索和活动的需求,可能会比着重于其他讯息更有效地促成饮食上的改变。尽管这些看法属于在中国最普遍的观念,但仍有许多参与者并不予以认同,这表明在这些话题上仍有进一步提高公众认识的空间。
普遍性相对较低,但仍与饮食承诺有明显关联的看法是开展教育宣导活动的良好出发点,可以在今后进一步推动饮食改变。例如,大约50%的参与者认为鸡和鱼有学习能力,而这两项看法与饮食承诺的意愿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倡导者不妨在活动中融入体现鸡和鱼的学习能力的证据和图像。
总的来说,了解各项看法的普遍性有助于倡导者根据大多数人的当前立场在工作中有的放矢。
与支持动物的行为相关性最强的看法
看法类别
我们对各类别当中具体看法的平均相关性的计算,以及图3-16中的可视化呈现,有助于倡导者了解哪些看法类别与支持动物行为的相关性最强。无论是鸡还是鱼,关于其情绪和性格的看法与支持动物行为的相关性都强于大多数其他类别。关于鱼的社会性的看法也与作出饮食承诺的意愿有明显的平均相关性。相反,在所有看法类别中,与消费和痛苦有关的看法则与承诺减少食用这两种动物的意愿有最弱的平均相关性。
这些结果表明,在倡导工作中强调鸡和鱼的情绪和性格可能会让更多人作出饮食承诺。类似的效果可能也可以通过强调鱼的社会性达成。虽然在这些类别中,有的看法的普遍性位居前列,但仍有许多看法的认同度较低。因此,我们鼓励倡导者在从类别入手的同时也着眼于单个看法的普遍性,以确定更合适的策略是贴合现有观念,还是专注于提高公众认识。
无论是鸡还是鱼,与食用其肉类有关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相关性都排在后位。换句话说,倡导者应该避免从这些观念入手。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被标上“可持续水产品”标签的鱼类产品是高动物福利的产品这一看法倒是一个例外。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这一相关性,看看倡导者能从中获得哪些有实践意义的见解。
由于受访者几乎一致支持改善鸡和鱼的条件,因此活跃于中国的倡导者可以将努力集中在诸如减少动物消费等其他目标上,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平均相关性对看法类别进行排名是有局限性的。每个类别之下的单个看法并不总是以相同的方式或相同的程度与行为相关。因此,我们建议倡导者在考虑可以利用的观念时,把焦点更多地放在单个看法的相关性强度和方向上,而非整个类别的平均相关性上。
单个看法
如上所述,关于鸡和鱼的情绪的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有最强的平均相关性。与承诺减少吃鱼相关性最强的三项看法都与鱼的性格有关:鱼能与人建立情感、有好奇心以及有爱心。在与承诺减少吃鸡相关性最强的六项看法中,有五项同样与性格有关:鸡能与人建立情感、会玩耍、有好奇心、有爱心,以及好斗这一点(虽然这有些反直觉)。另一项相关性颇高的看法是鸡比人们认为的更聪明。鱼比人们认为的更聪明的看法也是与承诺减少吃鱼相关性最高的看法之一。对减少动物消费感兴趣的倡导者不妨考虑使用鸡或鱼相互玩耍、四处探索或照顾同伴的图片,从而贴合这些观念。
鱼能感受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这两项看法都与承诺减少吃鱼有明显关联。认为鸡能感受到正面情绪的人也更有意愿作出饮食承诺,但负面情绪这一块则不然。不过,鸡能感受压力这一看法倒是与承诺减少吃鸡存在相关性。换句话说,想要强调鸡的丰富情感的倡导者应该侧重于诸如快乐的正面情绪或者它们感受到的压力,而不是更笼统的负面情绪。相反,鱼类倡导者无论是强调正面还是负面情绪,可能都会征得更多的饮食承诺。
尽管痛苦类看法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平均相关性不如其他类别强,但从单个来看,有的关于痛苦的看法与饮食承诺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例如,认为鸡和鱼需要有探索的空间与作出饮食承诺的关联性位居前列,认为鱼能感觉到疼痛也与承诺减少吃鱼有显著的相关性。我们还注意到,认为相应动物需要空间这一点在鸡和鱼两个组别中都相当普遍。因此,这可以成为中国反对集约化动物养殖的倡导工作中可以贴合的主要观念之一。
认为鸡和鱼很美丽这两项看法在与作出饮食承诺的相关性上也非常突出。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诸如看到特别美丽的动物所产生的情感反应,会对判断和决策产生影响(Angie等,2011)。将鸡和鱼的美与工业化养殖场的严酷现实进行对比,或可成为鼓励支持动物行为的有效策略。例如,倡导者可以将野生虹鳟鱼与养殖场饲养或被捕于网中的虹鳟鱼的图片进行对比。
参与者特征
如表2所示,我们还在本次研究中考察了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在作出饮食承诺或支持改善动物生活质量的意愿上的差异。这些发现有助于倡导者了解应该针对哪些社会群体,以让更多人采取支持动物的行动。
由于年龄的增长与承诺减少吃鱼的意愿降低有关,所以希望减少鱼类消费的倡导者针对较年轻的人可能会更有成效。收入较高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承诺减少吃鱼以及支持改善鸡和鱼的生活质量。因此,活跃于中国的倡导者不妨考虑收入对减少动物产品消费的阻碍。
与没有伴侣动物的人相比,与伴侣动物一起生活的参与者承诺少吃鸡肉的可能性高出20%,承诺少吃鱼肉的可能性则高出30%。
经常消费鸡肉产品的参与者承诺减少吃鸡的可能性较低,但经常消费鱼肉产品的人承诺减少吃鱼的可能性却并不比不经常吃的人低。换句话说,希望减少鱼肉消费的倡导者不需要关注目前的饮食习惯,但力求减少鸡肉消费的倡导者可能会在原本就较少吃鸡的人当中取得更大成效。
未来方向
虽然本研究为鸡和鱼的福利倡导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指导,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了解这些看法是促使支持动物行为的原因,还是只是具有相关性。作为这项研究的延续,我们还将对本次得出的一些最重要的看法进行干预测试,以考察转变这些观念是否能增加支持动物的行为。为此,我们将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向不同人群展示针对特定看法的干预,看是否存在对支持动物行为有影响的因素。
补充材料
方法:其他细节
参与者与统计功效
参与者通过问卷调研公司Cint招募。根据Faunalytics的数据质量保证计划,我们进行了数据检查,以筛除可能具有欺骗性的答案或没有专心回答问题的参与者。
在排除数据质量差或在考验有无专心答题的问题上没有过关的参与者后,鱼组别有510名参与者,鸡组别有523名参与者。功效分析表明,在点二列相关中以0.95为功效(临界值t=1.96),则只要各组别有497个样本量就可以检测到小到中等的效应值(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ho=0.16)。因此,我们的样本量足以实现研究目标。关于测量、功效分析、分析计划等其他详情,请参见开放科学框架的预注册文件。
表3:参与者特征
相关性分析
由于结果变量为二分变量,且各项看法的认同度是以李克特量表来评定的,故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对所得相关系数可以作出与标准皮尔逊相关系数一样的解读。数值范围在-1到1之间,离零越远,表明有关变量之间的关联越强。这也是效应值大小的一个反映。
参与者特征分析
由于参与者特征都为分类变量,因此我们在分析时使用了卡方独立性检验来考察每个特征类别不同水平的差异。对于有序变量,我们使用了简单逻辑回归来确定趋势。
在对含有期望值低于5的单元格的表格进行卡方检验时,我们出于必要使用了蒙特卡洛模拟来计算p值。
表4:卡方检验结果一览X2
表5:逻辑回归结果一览
各看法类别的平均相关性
表6(鱼)和表7(鸡)为各看法类别的平均相关性。这也在报告正文中以文字形式有所说明。
这些数据是将各类别中的各项看法与结果变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相加之后,再除以看法个数所得的平均值。由于每个相关系数都是根据大致相同数量的答复所得出的,因此这种求平均值的方式不会对任何相关性造成不当的加权。
表6:有关鱼的各类看法的平均相关性
表7:有关鸡的各类看法的平均相关性
正如“结果”部分所指出的,与鱼的情绪和性格有关的看法是与饮食承诺相关性最强的类别。对鱼的性格的看法与支持改善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最强,但其余类别也与之相差无几。
在鸡方面,性格是与饮食承诺相关性最强的看法类别,而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看法则与支持改善生活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单个看法
下面的表8和表9逐个展示了所有看法的相关性数据,按照与两个结果变量(饮食承诺和支持改善)的平均相关性由高到低排列。“平均认同度”一栏将问卷中7级李克特量表的同意程度结果以零为中间值转化为分值(即以-3到3为区间),统计了各项看法的平均认同度。
表8:关于鱼的各项看法(译者注:表中为中文问卷原文)
注:星号(*)表示统计上具有显著性的相关系数。
表9:关于鸡的各项看法
注:星号(*)表示统计上具有显著性的相关系数。

Related Posts
-
-
对五国民众对鱼和鸡的看法 及其与支持动物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的比较
像鸡和鱼这样的小体型动物的宰杀量更是尤其巨大。这项研究着眼于巴西、加拿大、中国和印度公众对这些动物的信仰的异同。
Zach WulderkJanuary 26, 2022
-
-
Comparando as Crenças Sobre Peixes e Frangos e suas Relações com o Comportamento Positivo dos Animais em Todos os Países
Animais de pequeno porte como frangos e peixes são abatidos em números maciços. Este estudo da Faunalytics analisa as semelhanças e diferenças de crenças sobre esses animais entre o público em geral brasileiro, canadense, chinês e indiano.
Zach WulderkJanuary 26, 2022
-
-
मछलियों और मुर्गियों के बारे में धारणाओं की तुलना करना और पूरे देश में पशु- सकारात्मक व्यवहारों से उनका संबंध
मुर्गियां और मछलीयों जैसे छोटे शरीर के जानवर विशेष रूप से भारी संख्या में मारे जाते हैं। यह अध्ययन ब्राजील, कनाडाई, चीनी और भारतीय आम जनता के बीच इन जानवरों के बारे में समानताओं और विश्वासों में अंतर को देखता है।
Zach WulderkJanuary 26,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