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实验室培养肉?
This post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o Simplified Chinese. You can find the original post here. Thanks to Tipping Point Private Foundation for generously funding this translation work.
对于采用植物基饮食,但不熟悉中国传统食品的美国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惊讶于当地亚洲食品市场中的各类肉类替代品。数个世纪以来,肉类替代品一直是中国料理中的常客。因此,人们可能会想知道中国消费者是否会愿意接受人造肉(又称培植肉、培养肉、试管肉或实验室培养肉),即不是来自被养殖动物,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从活的动物干细胞培养出的肉品。这正是这项研究的作者们着手探究的问题。
您可能对实验室培养肉及其价值主张有所了解,即实验室培养肉或可缓解与传统肉类生产相关的问题,如环境和动物福利、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全球蛋白质需求的巨大规模等。这篇文章的作者所设计的调查除了有对实验室培养肉的简要介绍之外,还包括符合中国文化的问题和严格的调查后统计分析,因此所得结果应该有效反映了每位受访者的真实想法。
受访者男女比例均等,其中大多数受过大学教育、属于中产阶级,并自我认定为肉食者。结果显示,大约一半的受访者认识到上述与传统肉类生产相关的问题,并接受将实验室培养肉作为潜在的解决方案。尽管如此,作者们的结论是,中国消费者接受实验室培养肉的障碍不是上述问题(事实上,受访者一旦被告知传统肉类的问题,其食用实验室培养肉的意愿便会增强),而是担心它不安全(42.5 %)和不天然(34.1 %)。
此外,共有49.7%的受访者愿意尝试实验室培养肉,其中31%会因为粮食危机而愿意尝试(在中国,尤其是在大饥荒之后,存粮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有意思的是,在已经有吃传统肉类替代品的人(70.1 %)中,34.1%拒绝接受实验室培养肉,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植物基产品是天然的, 而实验室培养肉目前被认为是不天然的。
从群体划分来看,尝试意愿最低的群体是不从事科学工作和不在肉类部门工作的女性,但年龄越大的女性尝试的意愿越高。自我认定为重度肉食者的男性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年长受访者,更愿意尝试实验室培养肉。同样,培植肉在中国农业和肉类工人当中的接受度显著更高——这与刻板印象中的美国蓝领工人的态度截然相反。最值得注意的是,90%的受访者愿意为实验室培养肉类付出的价格要低于传统肉类。
从这项研究中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可能是,大量的“摇摆消费者”是理想的营销市场——这与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别样肉客)等公司针对“少肉主义者”(即想要减少肉类摄取的人士)的战略一致。但是,对安全性和天然性的顾虑将是实验室培养肉行业需要解决的最大障碍。价格并非一个决定性的阻碍因素,只要实验室培养肉最终能与传统肉类价格相当即可。
同样值得考虑的是,正如调查所指出的,中国消费者仍然倾向于消费植物基肉类替代品,而不愿接受实验室培养肉在未来可能成为一种可行的替代品的想法。因此,在策略上,是继续推广被广泛接受的植物基产品,还是着手解决当前与实验室培养肉相关的障碍,还是两手一起抓,是需要斟酌的问题。归根结底,中国实验室培养肉行业的任何行动,都需要考虑中国的饮食文化、对食物的看法和传统哲学,否则便会有被市场拒绝的风险。
https://www.mdpi.com/2304-8158/10/2/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