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与动物—中国民众如何看待 新冠病毒与畜牧业的联系
[This post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o Simplified Chinese. You can find the original post here.
Thanks to Tipping Point Private Foundation for generous funding of this translation work.]
译者注:“被养殖动物”(farmed animal)的译法意在与“农场动物”(farm animal)相区隔,以体现动物并非生来就是家畜家禽,而是被动遭到蓄养繁殖的价值理念。
项目背景
本项目旨在通过建立知识库,记录中国民众对新冠病毒起源的认知,以及他们对有利于动物的政策和消费行为变化的态度,从而支持改善中国被养殖动物福利的努力。
项目在方法上沿用了Faunalytics早前对美国受访者的调查(Beggs & Anderson, 2020):为了确定哪些信息能最好地帮助动物倡导组织,该调查向动物倡导者征集了问题,将所得的想法整理形成了调查问卷。我们在本次项目中将此翻译成了中文。
之前也有研究就中国民众对被养殖动物福利的态度进行过调查(You 等,2014),但有迹象表明,此次大流行疫情大大改变了中国民众对畜牧业的态度(新华社,2020)。美国版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美国民众对新冠病毒与动物的联系并不知情,对有利于动物的政策改变的支持度不温不火。本项目的目的之一是产生能与美国调查结果两相对比的发现,但由于方法上的局限和中美调查公司的差异,所得数据并不能直接相提并论。此外,由于美国调查中的第5个问题(对疾病与动物养殖有关联这一论点的反应)只特别针对美国的情况,因此在此不作复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两组数据中得出一些基本的观察。
新冠病毒的起源
此次民意调查和报告使用了与美国版相同的资料,作为科学界认为的新冠病毒起源的依据:
- 该病毒可能起源于中国武汉的一个生鲜市场(Riou & Althaus, 2020)
- 生鲜市场出售野生和养殖的活体和死体动物,使人与动物近距离接触,让病毒得以跨物种传播,之前暴发的疫情也有这一现象(Woo, Lau, & Yuen, 2006)。
主要发现
- 大多数中国受访者(约50-60%)表现出对新冠病毒的动物起源有基本的了解。得出这一估计的依据是,大多数受访者在讲述疫情暴发的关键原因时都提到了动物、人对动物的消费或大自然,很少有受访者提到遭到质疑的理论。此外,当被问及具体问题时,几乎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新冠病毒的起因是野生动物被当作食物出售。
- 然而,只有2%的中国受访者提到了使病毒得以跨物种传播的生鲜市场条件,这表明对其起源的认识并不全面。即使在简单的正误判断题中,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正确地指出,病毒的传播是因为动物存放十分密集所致。这表明,大多数中国受访者与美国受访者一样,对新冠病毒的动物起源了解浅薄。
- 民众强烈支持既能保护动物又能保护人类健康的立法。大多数受访者(约60%)支持对畜牧业和动物贸易进行限制,以防未来再发生大流行疫情。中美两国的受访者在对与新冠病毒和动物有关的立法方面有相似的支持和反对趋势。例如,与美国的调查一样,中国受访者对一律禁止所有与人类严重疾病暴发有关的动物养殖的建议持最强的反对意见(37%)。有意思的是,中国受访者的反对更为强烈,这表明与美国民众相比,中国民众对限制动物养殖业更为谨慎。
- 许多中国受访者表示打算减少肉类消费(49%)并向动物慈善机构捐款(40%),这表明动物产品消费可能会因为新冠疫情而发生重大变化,至少在本次研究取样的较年轻的中国城市人口中是如此。相反,美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56-68%)完全不打算改变其饮食或捐赠行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和美国对个人责任、病毒起源或最佳对策的态度不同。另一个可能是,这反映了疫情暴发之初与暴发数月之后的态度不同,而这一转变在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出现。这些可能性可能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 绝大多数受访者(81%)认为,动物庇护所和保护区应被视为必需服务。在美国的调查中,这一政策也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 只有极少中国受访者知道实验用动物(10.6%)或依靠游客提供食物的动物(18.8%)所面临的生命威胁。这也同样与美国的调查结果类似。
- 绝大多数中国受访者知道猫和狗不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94.6%),也知道之前有过被养殖动物引起疾病暴发的先例(94.1%)。但是,这两个比例要小于美国的调查结果,说明中国民众对这两个问题的认知低于美国民众。
研究团队
本项目由Vincent Chow主导,报告由Yassin Alaya和Faunalytics研究主任Jo Anderson博士共同撰写。
致谢
非常感谢Food System Research Fund对本研究慷慨的经费资助。感谢Eric Zhao和Chloe Dempsey对调查问卷问题的翻译协助。
方法
数据收集于2020年9月。我们使用配额抽样法,通过中国调查机构问卷星招募了由1047位中国成年人组成的,对中国网民结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他们与一般中国民众相比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且主要集中在城区。虽然这是配额抽样而非概率抽样,但总体的误差范围可以估算为±3.0%左右,置信水平为95%。换言之,下方所述的任何样本百分比,20次中有19次都在我们估计值上下3%的区间内代表中国网民总体的百分比。
我们在将英文调查问题翻译成中文时使用了翻译再回译的程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性。在此过程中,一位双语者首先将英文问题翻译成中文,再由第二位双语者在没有看过源文件的情况下,将译文重新翻译成英文。随后,我们将英文原版和回译版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进行了适当修改(Johnson, 1998, p.18)。
调查共有四组问题,下面对每组问题和结果都有详述。此外,完整的调查文书和数据可在开放科学框架(Open Science Framework)中找到。
总体结果
下述初步结果描述的是全体受访者的答案。按照性别和年龄划分的群体性结果在下一章节单独介绍。
对新冠病毒的理解和认识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及时了解中国民众是否认为新冠疫情的暴发与人类虐待动物有关。另一个主要目标是将中国与美国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本节列出了每个调查问题的结果。
导致大流行疫情的情况(开放式回答)
第一个调查问题要求参与者描述疫情的起源,这一设计是为了不让参与者的答案受到之后的封闭式问题的影响。
问题如下:
全世界正在奋力抵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请您解释对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理解。我们不是问关于疾病发源地,而是问什么情况导致了新型冠状病毒。
欲获知我们对此问题答复的具体分析方法,请见补充材料。整套答复可在开放科学框架项目页面上找到。
表1. 受访者讲述新冠病毒起源时涉及的主题
大多数受访者对关键因素有一定的认识。尽管许多答复缺乏细节,但略高出一半的受访者知道病毒与动物多少有些渊源。此外,接近一半的受访者提到了食物,尤其是食用动物。从这两个百分比可以推断,大约一半的受访者了解新冠病毒的动物来源。
然而,从提到动物/食品贩卖市场的百分比来看,只有极少数,可能最多5%的中国受访者体现了对新冠病毒起源的充分了解(目前关于疫情起源的科学信息在“主要发现”中有所阐述)。这一点在与美国调查结果对比后尤其令人惊讶,因为16%的美国受访者提到了生鲜市场的情况。
由于在本次调查的大多数其他问题上,中国受访者所展现的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程度普遍高于美国受访者(尽管这两个样本存在差异),这表明前者在动物/食品贩卖市场的影响方面认知相对较弱,并不是因为对病毒的起源更为无知。比如,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官方媒体在解释病毒起源时,强调了食用动物和食品的原因,而没有强调贩卖市场本身。
这一差异也可能是由于中国受访者回答此题的时间是9月,与美国受访者答题的3月相比,病毒已经出现了更长时间。早期的媒体报道可能更注重病毒来源,而疫情期间的报道则转为更多地谈及它对人类和金融的影响。因此对美国受访者来说,病毒来源可能是当时更主要的关注点。
极少数人的回答提及病毒来源的“地方”,而大多数阴谋论都在这个主题之下。因此可以说,尽管理解的程度不同,但大多数受访者都明白新冠病毒的起源与动物消费有关。
关于动物和新冠病毒的认知(正误判断题)
第一题之后,受访者被要求判断一组旨在评估他们对动物和新冠病毒认知的陈述,他们被问及的问题是:
请从以下列表选择正确的说法,如果没有一个说法是正确的,请选择最后一个选项
下图显示了受访者对每项陈述正误判断的百分比。
图1. 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和理解
以上陈述大部分聚焦在新冠病毒的动物起源,但也有几项涉及其他内容。与美国调查类似,只有极少数中国受访者知道实验用动物(《自然》,2020年4月)或者依靠游客提供食物的动物所面临的生命威胁(果壳,2020年3月):分别只有11%和19%。然而,几乎所有受访者都知道,伴侣动物(宠物猫和狗)一般不会传播新冠病毒(Medical News Today, 2020年4月)。
除了上图所示的数据外,有14.8%的受访者表示所有陈述皆为错误,而实际上有六个陈述是正确的。这种情况在样本中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只有美国调查结果的一半左右。但值得再次提及的是,中国的样本比一般中国人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见“方法”),而且此时病毒已经存在了更长时间。
此外,尽管与美国样本相比,中国样本认同正确陈述的比例更高,但仍然只有少数中国受访者判断出了大部分正确陈述。这与美国的调查结果两相呼应,也说明两国民众在两个时间点都对新冠病毒的动物来源严重缺乏认识。
影响和行动(同意程度问题)
第三组问题是一个利克特式量表,以评估参与者对五个陈述的同意或反对程度。如下图所示,这些陈述问及他们对新冠病毒的理解和对各项立法行动的支持。
图2. 对立法的认知和支持
与美国的调查结果一样,相当比例的中国受访者支持限制畜牧业和动物贸易,以防止未来疾病暴发,这一点只有少数人反对。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国受访者认为,动物庇护所和保护区应被视为必需服务。目前对这一点的定义取决于管辖区。这一陈述在美国调查中同样支持率最高(59.3%),但中国的占比更高,不同意的比例也更少许多(中国为4.5%,美国为14.6%)。
三分之一的中国受访者同意疫情与畜牧业有直接关系的说法,而美国调查中,同意的比例要小得多(14.7%),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同意(52.2%)。这表明中国受访者比美国受访者更了解这种联系,或者说更愿意接受这种联系。尽管如此,有这种认知的中国受访者仍然占少数,这意味着中国的普罗大众和美国民众一样,可能需要进一步参透这一联系。在美国的调查中,最后一个问题提出的论点意在向美国民众解释这种联系(见美国调查报告中“对疾病与动物养殖有关联这一论点的反应”章节)。由于它特别针对美国的具体国情,在中国没有对应的论点,因此我们在中国的调查中省略了这个问题。
在其他方面,中国受访者的回答基本上反映了美国民调的情况,二者对其余四项陈述的同意率都高于反对率。两项民调的主要区别在于,每项陈述都受到了中国受访者更高的支持,且选择中立的占比也全都小于美国调查。
行为意向
第四个调查问题评估了大流行疫情可能给饮食和捐赠行为带来的变化,具体问题为: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暴发以来,您进行以下行动的可能性有何种变化?
回答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3. 饮食和捐赠意向
这些回答表明,新冠疫情影响了大多数中国受访者的饮食和捐赠意向,这与美国的调查结果不同——各项问题都明显有大多数人表示没有这方面的影响。如前所述,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两次调查的时间所致。由于中国调查晚于美国调查数个月,因此疫情的持续可能对中国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而3月份进行美国调查时,疫情才刚刚来袭。或许美国受访者现在会有不同的答复。
在疫情暴发以来,是否更可能尝试植物性饮食或减少食肉的问题上,表示会的中国受访者比例超出反方,而美国的调查中两者的比例基本相同。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的总体动物产品消费可能会因为疫情而发生对动物利好的变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半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会比以前更可能减少食肉。
此外,超过一半的中国受访者表示,自疫情开始以来,他们比以前更有可能向慈善机构捐款,这似乎与中国疫情最严重时的大量捐款相一致:截至2020年4月23日,捐款金额达420亿元人民币(中国民政部,2020)。之前在2008年四川地震后,中国的捐款额也大幅攀升,不过在随后几年有明显下降(Li, Tao, & Su, 2020)。但是,目前无法就疫情对中国的慈善捐赠影响得出有力的结论,因为据我们所知尚未有相关的全面研究。在美国,有早期迹象表明慈善捐赠在疫情期间有所下降(Johnson, Rauhaus, & Webb-Farley, 2020),这与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的数据相吻合(Reich & Wimer, 2012)。
各问题按人群划分的结果
本节按照性别和年龄这两大人口统计类别对所有定量问题进行了划分。与美国调查不同,中国的调查公司没有披露受访者的收入和地点信息。
由于划分之后的样本量要比整个调查样本小很多,因此估计结果的误差范围也相应扩大,但中国调查公司没能提供各群体的确切误差范围。
对新冠病毒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动物和新冠病毒的认知(是非判断题)
表2. 对新冠病毒的理解和认识:按人群划分
以下列举了上方表格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完整的数据表格可在开放科学框架中找到。
性别:
- 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正确地认同“成千上万的实验用动物被杀死,因为疫情暴发期间无法照顾它们”。
- 除此之外,这一系列问题中没有其他明显的性别差异。
年龄:
- 31岁以下者比31-50岁者更有可能正确地认同“新型冠状病毒大规模扩散源于食用野生动物”。
- 26-40岁者比41-50岁者更有可能正确地认同“成千上万的实验用动物被杀死,因为疫情暴发期间无法照顾它们”。
- 41岁以下者比41-50岁者更有可能错误地认同“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将需要杀死大量农场饲养的动物”(应为错误)。
- 31岁以下者比41-50岁者更有可能正确地认同“由于疫情肆虐的缘故,依靠游客提供食物的动物面临饥荒的危机”。
- 31-40岁者比26-30岁者更有可能正确地认同“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给人类的最可能原因,是因为市场有活体动物一起被近距离地饲养”。
- 41-50岁者比41岁以下者更有可能正确地认同“影响人类的新疾病可能来自野生或农场动物”。
- 除此之外,这一系列问题中没有其他明显的年龄差异。
影响和行动(同意程度问题)
表3. 对立法的认知和支持:按人群划分
以下列举了上方表格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完整的数据表格可在开放科学框架中找到。
性别:
-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支持对来自允许经营活体动物市场的国家的所有动物产品实行永久贸易禁令。
- 除此之外,这一系列问题中没有其他明显的性别差异。
年龄:
- 31-40岁者比31岁以下者更有可能支持限制畜牧业,以帮助预防未来疫情暴发。
- 对于禁止任何与重大人类疾病暴发有关的动物养殖活动,31-60岁者比26-30岁者更有可能支持;51-60岁者比31-50岁者更有可能支持;26-30岁和41-50岁者比18-25岁者更有可能支持。
- 31-40岁者比18-25岁者更有可能同意“像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的疾病暴发与畜牧业有直接联系”。
- 31-40岁者比18-25岁和41-50岁者更有可能同意“疫情暴发期间,应将动物庇护所和保护区视为必要措施”。
- 除此之外,这一系列问题中没有其他明显的年龄差异。
行为意向
表4. 饮食和捐赠意向:按人群划分
以下列举了上方表格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完整的数据表格可在开放科学框架中找到。
性别:
- 表示比疫情前更有可能向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捐款的女性多于男性。
- 表示比疫情前更有可能向一个新的慈善机构捐款的女性多于男性。
- 表示比疫情前更有可能向动物慈善机构捐款的女性多于男性。
- 除此之外,这一系列问题中没有其他明显的性别差异。
年龄:
- 26-30岁者中,表示比疫情前更有可能尝试素食/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明显大于18-25岁者。
- 18-25岁者中,表示比疫情前更有可能向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捐款的比例明显大于31-40岁者。
- 除此之外,这一系列问题中没有其他明显的年龄差异。
结论
本项调查发现,中国网民对新冠病毒的动物来源或影响起码具备浅显的认识。一半以上的受访者知道该病毒起源于动物,其中许多人还知道它与食品和动物消费的联系。然而,这种认识似乎并不深刻全面。与美国的调查类似,只有极少的受访者表现出对新冠病毒的动物来源有完整的了解,即病毒与野生动物贩卖市场之间的联系。此外,大多数受访者没有意识到疫情对用于研究或依赖游客喂食的动物的影响,但也有可能中国的情况不如美国严重。
更为积极的发现是,只有一小部分中国网民相信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阴谋论:不到5%。最被频繁提及的阴谋论是该病毒来自国外。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动物庇护所和保护区应被视为必需服务,而且与美国样本相比,中国受访者对新冠病毒和畜牧业之间的联系也有更高的认识。
不同于美国调查的是,中国受访者大多表示,疫情影响着他们的饮食和捐赠选择。最值得注意的是,几乎一半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比以前更有可能减少食肉量,还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比以前更有可能向慈善机构捐款。虽然这些自述意图是否会在现实中体现还有待观察,但这确实表明,动物倡导者应该把当前的疫情看作一个促使行为改变的机会。
特别说明和研究局限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源于为我们提供问卷数据的中国调查公司的局限。研究的样本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大众,而只是能够上网的群体。如前所述,这一群体往往比一般民众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城市化,因此降低了与美国民调的可比性。
同样值得考虑的是,虽然中国境内的新冠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这一全球性疫情在过去9个月仍在持续且不断演变。因此,人们的认知和态度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未来的数月和数年中更是会随着我们对新冠病毒加深了解而变化。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比较中美的调查结果时需要谨慎。其中差异不一定是文化或国家差异所致,而是源于两组数据收集时间的六个月间隔,因为全球卫生状况和媒体报道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值得注意的是,本项调查依靠的是受访者自述的态度和意向,可能存在偏差。这意味着应该对某些调查结果持谨慎态度,例如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因为疫情会比以前更有可能向慈善机构捐款。与美国调查中也有受访者表示比疫情前更有可能捐款的情况类似,我们应该把中国受访者的意愿视为最乐观的可能结果,因为这些答复反映出他们希望积极看待自己的愿望。
尽管有这些注意事项和局限,但我们认为这些数据为了解中国民众对新冠病毒和动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和态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尤其考虑到该病毒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的动物养殖和消费越来越多,了解这些情况至关重要。
对各项问题的额外说明
受访者答复的全部细节和分组差异可在开放科学框架上查阅。
导致大流行疫情的情况(开放式回答)
详细方法
我们对第一个调查问题的答复进行了快速的主题分析,基本遵循了与美国调查相同的步骤。这种方法优先着重于快速获得结果,所以在答案分类的准确性上无法面面俱到。
- 我们粗略浏览了所有的逐字答复并记下共同的主题和关键词。
- 我们使用Excel的筛选功能计算了包含各个主题关键词的评论数量。具体的主题和关键词组分别为:
- 动物:蝙蝠、生物、滥杀
- 食:吃、野味、海鲜
- 自然:环境、生态
- 地方:国、武汉
- 市场
- 在“结果”部分,我们报告了包含每个主题之下关键词的答复的百分比。
- 我们随后粗略浏览了每个主题之下的答复,寻找共同的次主题和例子,并在“结果”部分进行了陈述。
关于动物和新冠病毒的认知(正误判断题)
资料来源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20)、世界卫生组织(2018)等。
此项是作为错误表述设计的,但在中国已发生了几起被养殖动物被集中大量宰杀的事件(《金融时报》,2020年2月),所以受访者认为这有必要是可能的。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20)、世界卫生组织(2018)等。
影响和行动(同意程度问题)
详细数据
行为意向
详细数据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暴发以来,您进行以下行动的可能性有何种变化?
您有多大可能……

Related Posts
-
-
COVID-19 & Animals: Chinese Citizens’ Beliefs About COVID-19’s Links With Animal Agriculture
This study replicates Faunalytics' U.S. COVID-19 poll conducted in March 2020, and finds that most Chinese respondents show strong support for legislation that would protect both animals and human health.
Vincent Chow, BSc; Yassin Alaya, BSc; Jo Anderson, PhDJanuary 27, 2021
-
-
金砖国家民众对被养殖动物的态度
本文介绍了Faunalytics关于被养殖动物福利的五国调查的主要发现, 包括来自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美国的结果。
Jo AndersonSeptember 12, 2018
-
-
BRIC देशों में खेती करने वाले जानवरों के प्रति दृष्टिकोण
चीन, भारत, ब्राजील, रूस और अमेरिका के परिणामों सहित कृषि पशु कल्याण पर फाउनलिटिक्स के पांच देशों के सर्वेक्षण के प्रमुख निष्कर्ष
Jo AndersonSeptember 12,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