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肉能在中国兴起吗?
[This post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o Simplified Chinese. You can find the original post here.
Thanks to Tipping Point Private Foundation for generous funding of this translation work.]
中国在未来五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质市场。因此,全球肉类消费的未来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消费者的选择。最近一篇论文的作者探讨了中国受众对培植肉(cultured meat)的看法。作为一种无需通过宰杀活体动物取得,而是从动物细胞中培养出来的产品,培植肉不仅能大力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还能限制传统肉类行业在环境、健康和伦理上的负面影响。
作者与培植肉行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17场访谈,其中包括肉类行业代表、投资者、培植肉初创企业的创始人、食品研究智库的专家,以及学者。作者在访谈中捕捉到的一个关键主题是,中国的培植肉行业可能会快速发展。尽管该产业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程度不及西方,但如果有中国政府的倾力支持,便可能迅速扩大。作者归纳的另一个主题是,中国消费者对替代蛋白来源的态度有别于西方,因为仿肉和植物性蛋白质(如豆腐)比培植肉更深植于中国文化。此外,受访者认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以方便为重,而且相较于西方消费者,他们会更优先考虑食品的安全、价格和质量,而不太会重视环境和伦理方面的影响。
作者还在上述访谈和目前培植肉认知研究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调查询问了受访者目前的肉类消费习惯,以及他们尝试、购买培植肉产品和用其取代传统肉类的意愿。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58%表示愿意购买,只有34%表示愿意取代。在调查前,不到一半的受访者事先对培植肉有所了解。在阅读描述资料后,85%的受访者表示有兴趣了解更多。
受访者认为培植肉有几项优点:远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它更有利于动物、环境和社会,而且在安全、健康和营养方面与传统肉类相当或更具优势。然而,受访者还认为培植肉比传统肉类更昂贵,但不如后者天然。他们表示最有可能购买培植肉来替代加工肉制品,作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后者被视为更不天然的品类。
作者还提供了对培植肉的五种表述和呈现方式,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目前的偏好,为未来的市场营销工作做参考。受访者普遍对强调培植肉的健康、伦理和供应量方面的好处有更积极的反应。而当强调培植肉在国外流行及其技术成分时,受访者的积极度最低。
随着中国消费者在全球食品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动物倡导者更应该了解他们对不同蛋白质来源的偏好。由于培植肉可能会在未来的饮食中占据关键地位,熟悉世界最大消费者群体的偏好可以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影响消费行为。作者还表示,中国为满足其消费者需求所采取的路线可能被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跟从。因此,认识文化差异对有效开展动物倡导工作非常重要。倡导者在食品技术新进展成为全球饮食主流之前积极做好舆论引导也是一计良策。
https://doi.org/10.31219/osf.io/pjm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