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角审视动物的知觉与痛苦
This post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to Simplified Chinese. You can find the original post here. Thanks to Tipping Point Private Foundation for generously funding this translation work.
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约占世界人口的40%及全球农业产量的50%。此外,有研究显示,这些国家的肉类消费量正在呈上升趋势。
在动物权益倡导者呼吁停止畜牧,并且向纯素的食物体系转移之际,这篇论文的作者们表示,实现完全纯素食化在近期来看是不可能的。但与此同时,倡导者需要寻找方法,让养殖产业减少对其所剥削的动物的残忍对待,包括让动物有机会在其生命的全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状态。
正如许多动物权益倡导者所知,要想推动畜牧业在动物福利上的进步,获得消费者的支持是重要的一点。为此,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不同群体(例如按年龄、性别或文化背景划分)在对被养殖动物的观念上的差异。例如,Faunalytics在2018年开展了一项研究,以了解金砖四国的民众在肉类消费、对动物福利的态度,以及支持有利于动物的政策行动的意愿上有何区别。
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探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美国民众对于被养殖动物的知觉和痛苦的观念有何不同。为此,他们分析了Faunalytics之前所收集的部分数据,并探索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区别。这些数据最初通过线上问卷调查收集而来,包含了来自巴西的1027名参与者、中国的966名参与者、俄罗斯的1002名参与者、印度的1004名参与者以及美国的1173名参与者的回复。作者们尤其关注了他们对以下两项调查问题的作答:
- “食用性动物感受痛苦和不适的能力与人类相近”(衡量对动物知觉的观念)。
- “吃肉会直接增加动物的痛苦”(衡量对肉类消费和动物痛苦的关联的观念)。
与被养殖动物的知觉有关的观念
这一观念因不同的文化而异,其中对动物知觉认同度最高的是巴西(79%),中国(34%)则为最低(注:50%的中国参与者对“食用性动物感受痛苦和不适的能力与人类相近”的表述持中立立场)。一般而言,女性认同该表述的倾向高于男性,且不分国家。在俄罗斯和印度还存在年龄效应——相较于年轻人,较为年长的参与者更强烈地认为被养殖动物具有知觉。这一效应可能也解释了中国受访者认同率低的原因——中国样本的平均年龄要偏低许多。
与食肉和被养殖动物痛苦有关的观念
与知觉相比,受访者对被养殖动物的痛苦的观念差异略小。印度(51%)参与者中,同意食肉直接导致动物痛苦的比例最高,美国(31%)和中国(30%)的比例最低。从性别来看,认同度最高的是印度男性,不认同度最高的是俄罗斯女性。
在美国和中国,女性认同“吃肉会直接增加动物的痛苦”的表述的倾向高于男性。而且在美国,年纪较长的受访者(尤其是男性)不同意的比例要更高。反观中国和印度,认同的倾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数据的启示
作者们推测,上述结果可能与某些文化背景有关。例如,在中国和印度,年龄效应可能与佛教和印度教等提倡尊重动物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有关。据作者们表示,这些宗教信仰在更年轻的人群当中普及率更低。
美国是人均肉类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而金砖四国的肉类产量和消费也在迅速增长。有鉴于此,倡导者需要逐个地深入了解这些肉类产业支柱国家的独特文化模式。这项研究可以为动物倡导行动提供参考,因为它展现了哪些有关被养殖动物的议题需要更多的教育,以及不同群体的观念存在哪些差异。在开展改变饮食习惯的行动时,倡导者还可以试图重点针对倾向于认同动物知觉和痛苦的群体,因为他们可能更能与解放被养殖动物的理念产生共情。
https://www.mdpi.com/2076-2615/12/23/3416
